CMP化学机械研磨抛光
CMP(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)其实为化学与机械研磨(C&MP)的意思,化学作用与机械作用平等。
目前CMP已成为半导体制程主流,其重要的原因主要有二:
1.为了缩小芯片面积,因此采用集成度高、细线化的多层金属互连线(七层以上),因线宽极细,且需多层堆叠,故光刻制程即为一关键步骤。若晶圆表面凹凸不平,平坦度差,则会影响光刻精确度,因此需以CMP达成晶圆上金属层间之全面平坦化(Global Planarization)。
2.为了降低元件之电阻电容延迟(RC Delay),提高运算速度,因此将内联机由电阻系数较高之铝改为较低之铜。但铜不易产生高挥发性之化合物,以目前技术,不易进行量产之等离子蚀刻,所以目前多采镶嵌制程,即先在绝缘层上定义所需图案,再沉积铜金属,最后再以CMP将多余铜金属磨除。
机械研磨与化学作用,而达成磨平晶圆上之金属层、阻障层、绝缘层。晶圆上不平表面与研磨垫(Pad)互相接触研磨,两者之间并添加由酸性或碱性研磨液(Solution)与超细固体研磨粒(Abrasive)组成之研磨浆(Sluny)。藉由研磨粒之「机械」研磨磨与研磨液之「化学」作用,二种作用同时进行,而将不平表面去除,使表面平坦。
CMP主要消耗品为载具膜(Carrier Film)、研磨垫pad及研磨浆slurry。广义CMP包含CMP后清洁(Post-CMP Cleaning)。
机台已演进至第三代,实际之机台结构、研磨垫设计,各家不同,呈多元化发展。由第一代演进至目前第三代,上、下模块皆可同时进行自轴自旋(Rotate)与绕环形轨道回转(Orbit),且研磨浆由下而上,直接与晶圆朝下与之研磨面接触。
基础理论公式——普瑞斯顿公式
研磨机台早在公元1980年代便由美国IBM公司发展并应用于集成电路制程。其理论公式主要仍以普瑞斯顿(Preston)在公元1927年导出之公式为主。此公式导出研磨速率正比于研磨压力与晶圆相对移动速度。公式如下:
R=KPvR:研磨速率;R=△T/ △t,单位时间厚度之变化。K: Preston参数。p:施加于晶圆之下压力(Down Force);P = f/A,单位晶圆面积所受向下施力。v:晶圆对研磨垫对线性移动速度;v=△d/△t,单位时间晶圆对研磨垫相对移动之距离。
符合实际状况修正式如下:
R=(K'P+B)v+Rc K':修正后之Preston参数,K '< K。B:贡献研磨速率R之「非压力」修正参数,主要源自v。Rc:纯化学作用贡献的研磨速率。相当于点斜式Y = mx+b之截距b。